科学迷思短论

“科学”一开始进入中国是以“赛先生”的身份入驻的。

包括中国在内的四大文明古国,所以称为文明,却没有提到“赛先生”的功劳,里面充斥了宗教,迷信,骗术种种。

物理科学给人类开的一个巨大的玩笑是,爱因斯坦的“相对论”打败了牛顿创立的300年的“经典物理学”,引发了物理学危机。

科学分析,尤其是以伽利略开启的实验科学以来,科学发展加速了,但对待其他非科学的人类智慧的结晶的排斥态度,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的轨迹。譬如中国启蒙阶段的反封建反迷信,文化*革命中历史破坏,国外历史上侵略战争之后对历史城市的焚烧毁弃,都将前辈们,先人们创建的文明毁之一旦。

在真正的民主到来之前,主流的东西总会排斥非主流的东西,而事实是主流的东西往往是狭隘的,政治利益的,占据人类智慧很小的一部分,其对于非主流文明的摧残是灭绝性的,当然鉴于历史的传承性,人类已经意识到这一点,这才有了诸多打着“复兴”旗号的社会变革。

历史的演进可以是几十年,几百年,几千年甚至上万年。对于不可见的历史,我们只能通过历史遗迹,历史记录的一家之言,在梦里重构历史,但那与历史的真相还差得太远。神秘,是我们对于历史的普遍态度。神秘,让我们对于先辈们创建的文明充满了敬畏。但历史车轮之下,先人们创建的繁荣,包括物质和精神上的,都已变得体无完肤。

人类进化的智慧结晶也伴随着人类种群兴亡,大起大落,虽然历史可以记录一些东西,但记录是选择性的,被传承的智慧少之又少,一方面因为文明自身利益的问题,对于非自身的其他文明结晶总是漠然的排斥,艰苦的融合,另一反面因为政治利益的问题,符合政治利益的文明被选择下来为统治者服务,排斥兼并其他的文明结晶。我能想到印象最深的是汉朝的“独尊儒术,罢黜百家”,秦朝的“焚书坑儒”。

科学的诞生是有基础的,都是由开创性的人物做出了思考,对天体物理学而言可能是那个“砸到牛顿的苹果”,但是如果当时,牛顿想出的是另外一套“万有引力”定律呢,视角不同可能得到的答案也不同,或许他忽略了一些细节呢,没关系,他忽略的细节在我们的常识中被屏蔽掉了,保证他的理论可以安全无恙的服务三百年乃至更久,还好这些细节被另外一位大牛爱因斯坦捕获了,从而给我们揭开了一个新世界,新宇宙,不是世界变了,也不是宇宙变了,我们有了新视野,看事物的角度变了。

一套理论的完备性保证了其可以自圆其说,但是理论的建立是建立在某些关键基石的蝴蝶效应之上的,推翻它只要推倒基石就可以了。而对于基石的研究有可能是新的其他理论的发源地,前一套理论忽略的细节以及创建者思考视角的不同,极有可能阐发其他的理论,把我们引导到不同的道路上。

然而事物的发展究竟如何?很难以一家之言做结论的。科学是有局限性的,是在不断发展中的。她还有些稚嫩,无法解释所有。但她的发展是阶段性的,会有不少弯路,要走的路还有很长。实际上科学只是一种视角而已,宗教,迷信也是一种视角。前者的辈分显然低了不少,但无奈后来者居上,科学在当代社会的正统地位,因为对其他非科学文明结晶的大度接纳,变得更加难以撼动。

随着人类探索脚步的加大,视野的开阔,特别是对历史遗迹的研究与自我反省,越来越多的科学无法解释清楚的问题,渐渐浮出水面,对于有些问题,科学是以宽容接纳的态度,兼容并蓄过来,防止大的冲突。这个时候,科学不再是单纯的实验研究,给出结论,而是一种其他文明结晶能够篝火残喘,得以留存的通行证。以前我们批评之为“借尸还魂”,现在看到了当时的愚蠢,其他文明结晶一旦经科学认证接纳之后骤然间脱胎换骨了。

科学的宽容态度,打破了科学自身发展的桎梏,实为明智之举!但是依然有众多的文明结晶还没有得到接纳,它们要么已经在历史的车轮下绝灭,深藏入历史记忆深处等待发现,开启复兴的一刻,要么挣扎在科学大潮的缝隙之中,苟延残喘,时日无多。其他未被认证的文明结晶,是否可以被历史传承下去,是否可以等到容光焕发的一天,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。

不同文明结晶代言人的利益博弈,有时是灾难性的,众多文明结晶既然已沿袭千百年,希望其依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等待下一个轮回,下一个胜出的时刻!

 

Leave a Reply

 

 

 

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

<a href="" title=""> <abbr title=""> <acronym title=""> <b> <blockquote cite=""> <cite> <code> <del datetime=""> <em> <i> <q cite=""> <s> <strike> <strong>

Protected by WP Anti Spa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