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b时代网站前景的一些想法

时间飞逝,不知不觉中度过了大学毕业的两年时光。最近一直忙碌的是php建站方面的工作。从之前的所有的代码根据项目需求从头编写,低质量的代码,混乱的业务逻辑,到现在应用成型的开发框架,smarty,zf,pear,应用框架thinkphp,phpcms,php168,织梦cms,wordpress等等。编码经历发生了一些变化,而且网站制作的前景也发生了一些变化。

网站,主要是愿意让人来看的,但人们大都通过搜索引擎来找到你,认识你。所以最近比较火的是SEO,说白了就是跟百度、google、雅虎这些知名搜索引擎玩儿”捉迷藏“。于是人们见识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”垃圾站“,原来从内容上看上去”毫无新意,关键字堆积“的网站也可以赚钱赚到手软。据调查,对于这种”制作垃圾内容,来钱特别快“的方式,国人非常热衷,据传80%左右的垃圾站出自国人之手。而那些做正规网站的人,由于网络上,搜索引擎作为唯一的”黄金通道“,搜索结果的第一页只有10个左右,很多人都懒得多翻几页,垃圾站的加入让网络上风行的网站数量海量则更加,正规网站的生存压力也逐步加大。

Continue reading »web时代网站前景的一些想法

老子和孔子谈论天道与人道

前几天,看到一位朋友在看电视剧《天道》,问我看过没有,于是习惯的百度了一下。这部电视剧在大学期间看过了,很不错的一部,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音响。百度百科里记录了老子说的一句:

“天之道,损有余而补不足。”

简直太精辟了,老子不愧为老子。昨晚跟我弟分享了一下这句话。

老子眼中的“天道”讲究的是一个平衡的关系。谈论时我以富人多交税,古代富人主动帮助穷人,侠义之士劫富济贫为例,都是为了达到一种平衡。富人财富丰茂,太多了,以至于超出了自己的掌控,容易滋生变态的想法,违背天道,犯下人道,最终走向自我毁灭。当让自我毁灭的方式有很多,比如赌博,高利贷,毒品,以身犯险的商业竞争,经济诈骗等等,会让无法掌控自己财富的富人经过一轮过山车行情,变得身无分文,一贫如洗。穷人太穷,穷的有些离谱,不仅是无居所,而且三餐难定,前途黯淡,穷途末路的人早已置个人生死于不顾,光脚的不怕穿鞋的,很容易滋生罪恶,或者沦为其他人的雇佣工具。当然这种假设只针对比较极端的社会失衡现象,好像离我们的生活很远,以至于不能为威胁到我们自己的生活。

然而,佛语里有云“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菩提”,这种社会现象在中国的武侠社会中称为”江湖“,于是更有甚者“人是不可能脱离江湖的,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,人就是江湖”。所以不要以为上面极端的假设离我们的生活很远,实际上当我们面对生活的时候,很多实例都是可以看作是”极端现象“的”简化版“。”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。“凡是皆由因果。 Continue reading »老子和孔子谈论天道与人道

今日阅读之《如何摆脱强烈的情绪》

读到一篇 博文关于《如何摆脱强烈的情绪》的,里面谈到了大脑反应的三层控制,很有意思推荐一下。

比较赞同专家的大脑的三层控制,不过我理解的大脑的能量,通常我把它称作我们的注意力或者精力。 “反射”->”情绪”->”理智” 这体现了每一个人面对事物的表现层次顺序,就像情人用针扎你一样。“疼痛”->”愠怒”->”甜蜜” 。非常独立的三层,也是非常奇妙的三层。很少有人可以直接跨越到第三层,因为这通常是以压制前两层的人性来实现的,会非常痛苦(除非习惯了)。

我喜欢美剧《The lost》里面医生jack告诉我们应对恐惧的方法,当面对让你恐惧的事物时,必须先留出5秒时间交给你本能的恐惧,5个数之后,调整下情绪,然后理智的 选择逃生路线。 他就提到了不能一厢情愿的去压制人性。

“让恐惧尽快的来吧,但也要尽快过去”–呵呵冒用了《潜伏》里的“悲痛”句式。肯定我们都希望到达“理智”层面,但是强制自己“理智”,反而是不理智的。所有人面对发生的事情,新鲜的事物时都会有很正常的感性反应(非理智的),最终影响到我们的情绪,但是尽可能让它过去,才能够接近“理智”。 Continue reading »今日阅读之《如何摆脱强烈的情绪》

让休息的大脑工作

今天早上读了一篇关于高效编程的文章,它提到了“欲擒故纵”,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工作休息时间控制,给大脑留出休息和空白的时间,让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在“后台运行”,time  break之后重新回到我们的主题工作之后,能够带来焕然一新的效果。而且这个分时控制,防止了我们面对计算机时,工作和娱乐还有网络上其他的东西,海量信息轰炸我们的大脑,使我们大脑疲于应付,不能够思考自如,以至于工作效率低下,太多信息侵占了我们的注意力,甚至你连分清这些信息哪些有益都变得很困难。

有了这么一个分时控制,我们单独拿出不同的时间面对不同的信息,工作的时候更容易集中精力,解决主要的问题所在。time break 休息的时候让大脑远离工作,神游空白一番,可能解决问题的思路变得更开阔一些。下面是这篇文章。“ Continue reading »让休息的大脑工作

《奇迹动物园》观感

刚看完朋友分享的日本电影《奇迹的动物园》,描述日本北海道最北的一个动物园的兴衰,焕发生机的历程,揭示动物园工作人员与动物间的关系,以及想把真正的动物园奉献给每一个人,让每一个来动物园的人都可以感受到动物的存在。

里面提到了一点动物园里的野生动物跟家里的宠物的区别,野生动物天生是不需要人照料的,刚入园就负责照顾长颈鹿的园长,直到照顾长颈鹿的第四年头的一天,长颈鹿很自然的把下巴探在他左肩上时,那一瞬间,他释然了,照顾了快四年了,长颈鹿终于可以接受自己了,那种付出与回报的等值性再一次得到肯定。当然还有“猩仔”,大块头的大猩猩,永远是那么雄壮可爱,让我想起了《金刚》。由于不太善于跟人交流接触才选择到动物园工作的牧原先生,第一次主动向游人介绍“猩仔”,并且自豪的说“猩仔”是自己的孩子。“猩仔”的逝去还是重重的打击了牧原,而且对此他感慨道,做了饲育员就要面对很多离别,因为很多动物你将目送他们从出生到死去,所以会增添很多伤痛。 Continue reading »《奇迹动物园》观感